行业动态
境内IPO不断“折戟” 境外上市驶入快车道!
+ 查看更多
【宏业金融专业辅导中企赴美上市】截至7月底,年内77家券商共保荐1524个IPO项目,其中147个IPO项目“折戟”。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被终止项目均超过10个(含),更有两家券商的IPO撤否率达100%。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券商而言,撤否率(没有通过的比率)反映了其IPO项目的审核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而为进一步提高投行保荐合规性,除在监管端发力外,券商作为“看门人”也应树立好自律责任意识。
券商主动撤回IPO项目
仅在7月份,截至7月30日,沪深两所共发布20篇公告,宣布终止20家机构IPO项目,较2022年同期增长17.65%。其中,18个IPO项目终止情况与公司及保荐券商主动撤回申请有关,也有诺康达、鼎镁科技2家因不符合相关发行规定遭终止。
其中,中信证券保荐项目7月以来3次“折戟”,保荐公司分别为光远新材、千年舟以及海特克,分别拟冲刺创业板以及沪深主板。同期,民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兴业证券均有2个IPO项目终止。
经观察分析,年初以来多家券商及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可能较多,首先,市场风险因素方面,由于当前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对新股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和券商暂时撤回IPO申请。其次,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可能也会影响IPO申请决策。此外,监管部门对IPO审核趋严也可能是撤回申请的原因之一。
“一查就撤”可能反映了公司或券商在申请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审核不合规的情况。一般而言,撤回后,公司和券商可能会对问题进行整改,并在合适的时机重新提交申请,当然也有可能会选择其他上市目的地,比如美国或香港。
年初以来147个IPO“折戟”
终止审核数据的背后,各家“看门人”的IPO成绩单和撤否情况也浮出水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截至7月30日,77家券商合计保荐1524家机构的IPO项目,651家公司拟主板上市,面向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的则各有459家、228家、186家。
在超1500个申报项目中,也有147个IPO项目“折戟”(含终止注册情况,下同)。其中,中信证券被终止项目最多,达到14个,同期,海通证券、民生证券终止审核项目数量分别为13个、10个,分列第二、三。此外,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涉终止审核数则均为9个。
就当前视角下未来IPO撤否情况可能如何,分析师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周期与注册制改革并不会降低对广大申报上市企业的外部监管要求以及内部提质增效的门槛,相反,当前全面注册制在提高申报审批行政效能的同时,也将对市场不良企业监管套利行为产生一定制约。
超百家企业递交备案材料
一面是大量的公司拥挤在国内的上市路上,也有不少企业看到“前途漫漫”,开始及时转换“赛道”。
随着企业境外上市备案逐渐进入常态化阶段,企业提交备案申请、监管接受备案的流程不断提速。仅7月份以来,已有36家企业提交备案申请,同时,14家企业备案信息获证监会确认。
从拟赴境外上市的目的地来看,上述104家备案企业中,有79家拟赴港交所上市,23家拟赴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2家拟赴纽交所上市。
自备案新规实施以来,已有超百家企业递交备案材料,反映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需求旺盛,中国企业积极谋求国际资本市场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机会。
全面推行备案制后,统一将各种形式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模式和行为纳入全面备案监管。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全面备案制为企业境外上市业务的落地提供了更加透明、更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同时,备案也带来了企业对于自身情况的梳理,也有助于支持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将推出更多“绿灯”案例
备案新规再次明确规定了境外上市的“红绿灯”。
“红灯”方面,根据备案新规,存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明确禁止上市融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被依法立案调查的以及有重大权属纠纷的等情形不得境外发行上市。
“绿灯”方面,备案新规对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境外上市作出规定。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备案管理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监管协同。证监会将征求有关主管部门意见,对满足合规要求的VIE架构企业境外上市予以备案,支持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壮大。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近期再次强调推出更多“绿灯”案例。7月25日,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统筹开放和安全,做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工作,推出更多“绿灯”案例。7月26日,证监会公示了2家企业境外上市备案的批复,其中,新骏羊绒服饰为备案新规后首家拟赴美IPO获备案的企业。
宏业金融认为,监管再提推出更多“绿灯”案例,有助于进一步打消中国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顾虑,对处在观望状态的企业提供更多信心,使得后续企业可以在重点问题上进行更为充分的准备或进行整改,以顺利通过境外上市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