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流程、一站式企业境外上市辅导服务机构

行业动态

中概股展望丨纳斯达克的声音,5年后滴滴将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21-08-26 16:15:56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滴滴(纽交所代码:DIDI)在今年6月30日IPO后套牢了许多投资者。滴滴股票发行定价为14美元,但现在的交易价格约为7.48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盘价)。


QQ截图20210826161602.png


滴滴IPO后不久,因为全行业网络安全审查原因,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CAC)暂停了滴滴应用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新用户注册,并把其App从国内所有移动应用商店中下架。

 

7月,中国派出来多个政府机构的人员到滴滴的办公室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虽然后续报道称,滴滴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暂停某些业务、引入国有投资者或在纽约强制退市、私有化。但滴滴均否认了这些传言。

 

8月初,中国交通部开始起草新规则,以保护滴滴平台合同司机的权利,并限制网约车公司保留的收入比例。中国还通过了新的数据安全法,该法将于9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禁止“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和大数据导致的价格歧视”。

 

所有这些看似不可预测的逆风,事后想来又都有迹可循,虽然目前滴滴的股票市值减少了一半。但是,这只最能代表中国市场风向的股票会在未来五年内有可能再次逆袭吗?

 

2021-2022:克服监管挑战


滴滴的应用程序仍可供中国现有用户使用,但暂停新下载和注册可能会抑制其近期增长。因此,滴滴在2021年和2022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让其应用重新上线,遵守中国新的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劳动法规,并减轻投资者对潜在退市的担忧。

 

滴滴并不是第一家面临暂停其应用程序的中国公司。纳斯达克中概股公司陌陌的两个主要交友应用(陌陌和探探)在2019年因内容不当而被暂停数月。腾讯曾在7月底暂停了微信新用户注册,但在遵守新的数据隐私法后于8月初恢复正常运营。事实上,中国政策监管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灵活,而不是简单的施行“一刀切”政策。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即使新的注册和下载被暂停,滴滴在中国的叫车订单在7月份仍然比上个月增长了13.1%,超过了整个市场10.7%的增长。这些数字表明,一旦其应用在中国重新上线,滴滴的收入和股票价值可能会激增。

 

2023-2024 年: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美国和海外市场

 

然而,这些收益可能会受到美国退市威胁的限制。获得美国两党支持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将要求所有外国公司在未来三年内遵守更严格的审计规则,否则将从美国交易所退市。

 

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正在填补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漏洞。VIE允许中国公司在海外空壳公司(通常在开曼群岛)上市,以规避中国对科技和教育等敏感行业外国投资的限制。如果VIE被禁止,滴滴、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可能会被迫将其股票摘牌。这些公司都采用了备受争议的股权结构。

 

与此同时,滴滴可能会加速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实现业务多元化。它已经拥有巴西的99辆出租车、Lyft和新加坡Grab的股份,并且正在将其同名应用程序扩展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丁美洲、南非、俄罗斯、欧亚大陆和加拿大。

 

滴滴还通过共享单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货运服务和海外食品配送平台扩展其生态系统。所有这些举措都可能使滴滴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成为一家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公司。


2025-2026:自动驾驶汽车和长期增长机会

 

与Uber和Lyft(美国第二大打车应用平台)一样,滴滴希望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减少对人工驾驶的依赖,并投入巨资用于研发AI交通技术。它已经拥有超过100辆无人驾驶汽车,并于去年在上海测试了一支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

 

中国希望到2025年半自动驾驶汽车占全国新车销量的一半。因此,利好消息就是,正在研发和扩大无人驾驶网络的中国公司,如滴滴和百度,可能会得到政府补贴的大力支持。

 

根据数据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预估,全球网约车市场仍可能从2020年的113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300亿美元。如果滴滴可以实现公司预计的2021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8.75%目标,其收入可能会从今年的300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460亿美元。

 

如果滴滴的市销率从今年销售额的略高于1倍上升到与优步的5倍的比率相匹配,那么到 2026年它的价值可能达到2300亿美元,几乎是其目前370亿美元市值的13倍。


底线或后话


如果一切顺利,特别是中美关系能变得更加可控,滴滴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内带来多倍的收益。但很多事情都可能存在变数,当然也不排除滴滴的股票可能早在投资者从其长期增长中获利之前就被退市。因此,站在普通投资者角度,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说,滴滴作为一种投机性股票,要大于其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股票的条件。

 

*消息来源于纳斯达克网站




特此声明:宏业金融内容团队原创文章,欢迎非商业性分享和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相应责任。文章中部分数据、资料及配图来源于媒体公开报道及网络,侵删!